进入菜单 进入原文
Go Top

文化

《漫话国乐》 京畿山打令 / 狭口蛙打令 / 报念

#漫话国乐 l 2019-05-22

漫话国乐


朝鲜王朝时代有严苛的阶级制度,主要分为皇亲贵族、中人、平民与贱民四个阶级,当时除非特殊情况,任何人都不能逾越身份,否则会受罚。因此,在当时的社会,比起个人的能力,身份与阶级更受到重视。对于古人来讲,音乐也有区别,按照不同的身份,欣赏的音乐也有明显的差异。


如贵族阶层喜好歌曲、歌辞、时调等形式的音乐,这些音乐统称为“正歌”。与此相反,民谣等普通老百姓喜欢的音乐不能被称为“歌”,而叫作“索里”(声音的意思),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清唱艺术盘索里了。不仅如此,在朝鲜王朝时代,还以乐器伴奏与否来区分歌与索里,歌是有乐器伴奏的。因为有乐器伴奏,献艺的人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努力,若要欣赏音乐,要付一定的费用给乐手和献艺人,因此只有具备经济能力的贵族等富人家才能欣赏这类音乐。相反,经济能力差的普通老百姓欣赏的音乐“索里”不需要专业乐手的伴奏,只要有长鼓等节奏性打击乐器打出节拍,老百姓也可以随时随地随性地演奏音乐,这些特点形成了“索里”与“正歌”的区别。

{音乐1:《京畿山打令》中的“玩乐”/黄龙周、廉昌淳等人}


《京畿山打令》是在首尔、京畿道等地区流传下来的民谣,由“玩乐”、“前山打令”、“后山打令”、“桔梗打令”四段组成。这类民谣与一般人都能跟着哼唱的其他民谣有一点截然不同,就是只有受过训练的艺人才能登台表演,因此这类民谣又称为“杂歌”。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民谣都不分阶级、任何人都可以哼唱,杂歌只限艺人演唱。虽然“杂歌”与贵族等统治阶层欣赏的“正歌”相比较为庸俗,品位也相对较低,但艺人的实力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可以说具有专业性。


杂歌按照表演形式的不同,分为“立唱”与“坐唱”,前者指站着演唱,后者指坐在舞台上沉稳地献唱。坐唱又分为拉长曲调的“长杂歌”与快节奏的“惠茂里杂歌”。刚才大家欣赏的《京畿山打令》采取立唱形式,因此又名《立唱山打令》,后来这首杂歌推广到黄海道、平安道等西道地区,发展成西道杂歌《立唱山打令》。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节奏欢快的惠茂里杂歌。以前,首尔、京畿地区的艺人登台表演,表演一开始先演唱“歌辞”或“时调”,接着表演长杂歌,到了尾声才献上惠茂里杂歌,这是因为“惠茂里杂歌”精彩有趣,尤其歌词诙谐幽默,加之欢快的节奏,深得观众的喜爱。如《狭口蛙打令》以栖息在清溪川的狭口蛙比喻朝鲜王朝末期住在汉阳的各色各样的人。

{音乐2:《狭口蛙打令》/李春羲}


《狭口蛙打令》描写了非常有趣的情景,一只木屐漂浮在清溪川,仔细一看,几只狭口蛙坐在木屐上叫个不停,这些狭口蛙比喻那些喜欢游船、享受风流的贵族与文人墨客。还有这样一只狭口蛙,无论嫁给谁,丈夫都会遭殃死去,有的狭口蛙还比喻游手好闲、到处闯祸被逮捕的流氓等等,把他们的处境描写得栩栩如生,有的令人哀伤,有的令人啼笑皆非,非常有趣。


朝鲜王朝时期,不少演戏团与寺院结缘进行活动。当寺院因建造新的佛堂等需要资金时,演戏团以寺院的名义去各村落进行表演,筹备资金。演戏团在与寺院互补互助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佛教音乐,艺人团体在各地表演时,大多安排在开头表演与佛教相关的音乐或舞蹈,这从佛教的立场来看,无疑具有很好的宣扬佛法的效果。因此,在民间流传下来的舞蹈与音乐很多都受到了佛教音乐的影响,佛教音乐可以说为传统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演戏团的表演传统传承了到近代,表演舞蹈时,通常最先表演僧舞或献唱为众人祈福的《报念》。报念是“报施念佛”的缩略语,意味着托佛祖的保佑,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祈求人们积德行善,最终极乐往生。

{音乐3: 南道杂歌《报念》/ 成昌顺、全贞敏}

推荐内容

Close

为了向听友提供更好的服务,KBS WORLD Radio网页正在应用Cookie和其它相关技术。您持续浏览本台网页,将被视为您已同意利用上述技术和本台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针》政策。 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