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菜单 进入原文
Go Top

历史

著写渤海国被遗忘历史的朝鲜实学家 柳得恭

2013-01-24

著写渤海国被遗忘历史的朝鲜实学家 柳得恭
朝鲜王朝正祖8年,实学家柳得恭编制完成的《渤海考》中,对渤海国的历史有如下的记载。
“扶余氏(百济)和高氏(高句丽)灭亡后,金氏(新罗)占据了南边的土地,而大氏(渤海始祖)则占领了北方。我们本应有的南北国史,却没有被高丽王朝记录下来。”
1145年,《三国史记》的作者金富轼第一次将“三国-统一新罗-高丽”这一固定的历史观扩大为“三国-南北国-高丽”的历史观,对韩国的史学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698年,高句丽的将军大祚荣带领高句丽和靺鞨的部分流民,在东牟山建立的渤海国,在现中国东北地区持续了229年,与统一新罗一起打开了南北国时期的序幕。926年,渤海国因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率军攻打而覆灭,并渐渐成为被历史遗忘的王国。为了寻回民族活动的疆域和历史,《渤海考》成为第一部将韩民族历史扩大到满洲一带的史书。在《渤海考》著成之后,围绕着渤海历史,人们展开了不断的探索。今天,就让我们还看一看《渤海考》的作者柳得恭的一生吧。
柳得恭出生于1748年,因为他的曾祖父和外祖父均为庶子,因此他也必须以庶子的身份生活。他五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生活变得更加困难。然而柳得恭的母亲洪氏是一位以身实践“孟母三迁之教”的女强人。她虽然28岁就成了寡妇,但为了儿子的教育,在困难的条件下毅然来到首尔,在高官们居住的庆幸坊(现在钟路区)靠针线活维持生计,并供孩子读书。在母亲至诚的关怀下,柳得恭的学习也略有所成。他受在数学和天文学有极高造诣的“几何”先生柳琏的影响,对实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与当时著名的北学派人士朴趾源、朴斋家、李德懋等人交流心得,并创立了名为“白塔同人”的诗词社团。柳得恭从此开始便被称为诗人,他在25岁的时候汇集了从箕子时期到后百济时期韩半岛所有的汉诗,编成了《东诗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带有史学色彩的诗人。1773年,他与朴趾源、李德懋一起游访开城、平壤以及百济都城公州等地,对历史地理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诗文方面具有过人天赋的柳得恭于1774年通过了司马试,又于1779年与朴斋家、李德懋、徐理修等人一同被任命为检书官,在文臣们每月作“讲”时,记录国王与大臣的讨论内容。在时代所趋与正祖的特殊照顾下,柳得恭摆脱了身份的限制,陆续担任“抱川县监”、“杨根郡守”等地方官职。他还被派往北京和沈阳等地,有机会亲身走访渤海和高句丽人曾经生活的土地。这也成为了他后来(1784年)编撰《渤海考》的一个重要的契机。北学派的重要精神支柱正祖过世之后,纯祖即位。1801年(纯祖元年),柳得恭卸任“丰川府使”后蛰居家中,开始全力投入于书籍的编写中。为了可以完成质量更高的作品,他参考了古今内外众多经典名著,首次将韩国的农耕风俗写入书中,为后人留下研究朝鲜时期风俗的重要文献—《京都杂志》、《四郡志》等著作。1870年,62岁的柳得恭去世,但他对民族历史作出的巨大贡献也引出了后来丁若镛的《我邦疆域考》和韩致奫的《海东绎史》等名作。

推荐内容

Close

为了向听友提供更好的服务,KBS WORLD Radio网页正在应用Cookie和其它相关技术。您持续浏览本台网页,将被视为您已同意利用上述技术和本台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针》政策。 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