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菜单 进入原文
Go Top

北韩

北韩的农业

#聚焦韩半岛 l 2022-03-16

聚焦韩半岛

ⓒ Getty Images Bank

北韩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继去年之后今年也未发表新年贺词,而北韩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在年初刊载了去年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内容。《劳动新闻》报道称,金正恩委员长强调要将农业增产和农村环境改善作为最优先课题。之后,北韩媒体开始重点报道与农业相关的内容。


韩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农业,并强调“农者天下之大本也”。那么,农业对北韩具有何等意义呢?北韩的农业也没什么特别的。首先,要将生产的粮食和食品提供给人民大众。第二,在农业部门储备和供应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所需的资金。第三,完成北韩式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在于农业。1998年,也就是北韩进行苦难行军的时候,农村环境极度恶劣,水利设施极其薄弱,且贫瘠的土地导致谷物产量大幅减少,难以期待粮食增产。


韩国和北韩的耕地面积、自然环境和生活文化都很相似,农业环境也是如此。但是农业基础设施和农耕方式的差异成为决定南北韩农作物产量多寡的主要因素。南北韩耕地面积相差无几,同为190万公顷左右。此外,南北韩都位于韩半岛上,双方虽然以北纬38度线为界,但因气候条件相差不多,大米、玉米、大豆等种植的庄稼大致相同,蔬菜的种类也大同小异。但是水田和旱田的比例互不相同。韩国以水田居多,水田与旱田的比例为55比45;北韩以旱田居多,水田和旱田的比例为30比70。耕地利用率也有所差异。由于北韩以自给自足为目标,必须提高国内粮食产量,因此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耕地利用率,还种植双季稻。与此相比,韩国有很多休耕地。由于韩国从国外进口短缺的粮食和农产品,因此农民们大都回避种植生产效率低的农产品。此外,北韩的农业生产性偏低,种粮、种菜等农业生产性为韩国的三分之二水平,其原因在于投入的农耕器材不同,而且北韩山林荒废、土地贫瘠。


然而,南北韩农业的最大差异是韩国以农户和农企为中心,北韩以集体农场为中心。北韩在解放之后的1946年实行土地改革,之后在1953年8月举行的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确定“农业协同化方针”,积极推进“农业集体化”。从比例上看,“协同农场”约占90%,“国营农场”约占10%。协同农场是指将土地和其他生产手段合并后,凭借农场成员的共同劳动进行农业生产的集体农场,被视为北韩农业的根干。


北韩通过土地改革没收大地主的农田后分配给小农户或农业劳动者,且在土地改革完成后的1953年开始积极推进“农业协同化”,在各“行政里”,也就是每个下级行政区划单位“里”组织一个由小农户组成的协同农场,并在短短五年后的1958年完成全国范围的“协同农场化”。但是在此过程中,农户体系解体,农民们被编入村落单位的协同农场,变成“里”单位协同农场的成员。与此同时,北韩将部分剩余的土地和农田国有化后成立了国营农场。协同农场的规模大小不一,视情况而定,平均面积为500公顷,劳动者人数为300到500人不等。


协同农场内并非只有从事劳动生产的农业劳动者,它作为以“里”为单位合并的共同所有、共同运营的集体农场,是农村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也是行政区划单位,因此从北韩协同组合组织体系来看,协同农场主要由生产组织和管理组织构成。生产组织是负责农业生产的组织。北韩在广阔的协同农场内以村落为单位设置3到4个、最多10个作业班。这些作业班分为生产谷物等粮食的农产作业班;生产水果和蔬菜等的果蔬作业班;饲养禽畜提供肉类、蛋类等的畜产作业班;有些协同农场还设有机械化作业班。此外,作业班由多个“作业分组”构成,这些作业分组可说是协同农场内最小的生产单位和经营单位。管理组织作为负责行政策划和管理指导工作的组织,由事务长、事务员、代议员、技术指导员等组成。此外,由于协同农场也是生活共同体,农场内还设有学校、托儿所、医疗诊所、商店和文化设施。


从北韩的农业管理体系来看,在政务院下属设置农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又下设农村经营管理委员会和由军方负责管理的军队协同农场经营委员会。此外,协同农场需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费,并致力于完成既定生产目标。协同农场和国家可以说形成了“交换关系”。由于国家向各协同农场提供化肥、农药、能源等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必要的农业技术和生产设施,因此协同农场必须将其生产的农产品以国家指定的价格卖给国家。之后,国家将收购的农产品分配给北韩居民。过去,北韩由中央建立整体计划下达各协同农场后,各协同农场再建立符合其能力的计划上呈中央,最终确定各协同农场的生产目标和分配计划,因此协同农场可以看作隶属于国家粮食计划的范畴内。


协同农场创立后,北韩制定了《主体农法》、《青山里方式》等相关指导法。其中,《青山里方式》作为已故国家主席金日成在对青山协同组合进行现场指导时提出的方式,包含上级机关应协助下级机关、国家领导班子应经常到现场去深入了解情况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等内容。《主体农法》是北韩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在谋求应对气候变化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方法的过程中出台的耕作法。《主体农法》可说是北韩农业科技领域的指导理念。1973年金日成主席在对协同农场进行现场指导的过程中,就土壤管理、品种配置、苗床管理等务农方法直接下达指示,其中包括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缩小作物行距和株距,增加播种量的“密植”。但是北韩土壤贫瘠,密植大米和玉米反而导致产量减少,因此现在几乎不采取密植方式。


20世纪90年代,全球社会主义体系逐渐崩溃,北韩社会也面临严重危机。当时,北韩难以进口化肥、能源、农业器械、塑料、轮胎等农业所需物品,并遭受自然灾害袭击,粮食产量急剧减少,因此北韩停止粮食配给,开始进行所谓的“苦难行军”。与此同时,北韩调整农业生产体制,将“分组承包制”改为“分组管理制”。


过去,北韩向产量超越生产目标的分组成员,对超标部分支付一定比例的奖金,而不是提供现货。北韩当局以国家指定的价格进行收购。以大米为例,国家指定的收购价格为1公斤0.8北韩圆,如果说某分组比设定的生产目标多生产100公斤,那么国家向该分组支付80北韩圆的奖金,但是每位分组成员分不到10圆,且物价上涨后,拿这10圆到农民市场去,根本就买不到什么东西,所以民众发出抱怨之声,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韩采取改革措施,对超标部分向分组成员提供大米等现货。当时,1公斤大米的市场价格超过300北韩圆,这对分组成员来说是一笔巨款,足可激励他们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1996年,北韩虽然引进“分组管理制”,但是农作物产量却未能得到提升,因此金正恩委员长执政后,向产量超越国家收购目标的协同农场赋予自由处分超标现货的权利等出台多项政策,最具代表性的是“圃田担当制”。2002年,北韩首次提出“圃田担当制”一词,从金正恩委员长执政后的2012年开始则广为使用,但是准确的内容尚不得而知。有分析认为,北韩在保证提交公粮的前提下,将圃田分配给农户,剩余的产物可以自由买卖。但是2012年以来,北韩的粮食产量没有明显变化,这不知是圃田担当制未能发挥作用,还是我们误解了圃田担当制的意义。


不论如何,北韩为提升粮食和农业生产能力出台多种改革措施,但是未能取得多大的成效。目前,北韩仍将农业发展作为经济政策的最优先目标,但是尚不见醒目的改革政策。首先,在北韩的改革措施中缺乏长期供给机制,因此将难以向居民稳定地供给粮食。此外,北韩向农民提供更多优惠,意味着农民将拿走更多的作物,这有可能使国家难以确保足够的粮食。更重要的是,北韩为提升粮食和农业生产能力,必须向农民及时供给化肥、农药、塑料、能源等生产资料,还要完善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以预防洪水灾害。对此,北韩虽然作出多方面努力,但是以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将难以全面付诸实行。


北韩在去年12月下旬举行的劳动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制定《新农村纲领》,以在十年内完全解决粮食问题,这意味着北韩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我们希望北韩尽快与韩国恢复交流合作,致力于缓解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短缺问题。

推荐内容

Close

为了向听友提供更好的服务,KBS WORLD Radio网页正在应用Cookie和其它相关技术。您持续浏览本台网页,将被视为您已同意利用上述技术和本台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针》政策。 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