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韩国虽然出口增速放缓,但随着原材料、消费品等进口减少,去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基调。
据韩国银行8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去年11月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实现93亿美元(约合13.5300万亿韩元)顺差。由于外国人分红增加等原因,去年4月时隔一年经常项目出现逆差(-2.9亿美元)后,5月(89.2亿美元)、6月(125.6亿美元)、7月(89.7亿美元)、8月(65.2亿美元)、9月(109.4亿美元)、10月(97.8亿美元)连续7个月出现顺差。
去年11月顺差规模环比缩水5亿美元,较2023年同月(38.9亿美元)有所增加。去年前11个月经常项目累计顺差835.4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280.7亿美元)相比,增加了554.7亿美元。按项目来看,商品收支(97.5亿美元)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20个月保持顺差,顺差规模也比10月份(81.2亿美元)增加16亿美元以上。
出口(571亿美元)比一年前增加了1.2%。2023年10月时隔一年零两个月同比反弹后,连续14个月保持增长势头,但出口增速低于10月(4.0%)和去年11月(6.7%)。
在出口项目中,半导体(29.8%)、信息通信设备(8.5%)、钢铁产品(0.8%)有所增加。从地区来看,对东南亚地区(9.1%)的出口表现良好。不过石油产品(-18.6%)、轿车(-14.1%)、机械类及精密仪器(-12.5%)产品的出口和对美国(-5.2%)、日本(-2.4%)、中国(-0.7%)的出口有所减少。
同期,进口减少4.4%,为473.5亿美元。受石油产品(-19.4%)、化工产品(-17.2%)、原油(-16.8%)、煤炭(-12.5%)等原材料进口减少的影响较大。包括轿车(-30.9%)、谷物(-10.2%)在内的消费品进口也减少了6.3%。相反,半导体制造设备(77.4%)、半导体(24.5%)等资本材料进口增加了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