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为了加强在和中国竞争中获胜所必备的军舰建造能力,要求增加对美国造船业的投资,并与韩国等同盟合作的呼声接连不断出现。
美国海军负责研究、开发与采购事务的代理助理国务卿布雷特·赛德尔当地时间11日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海权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美国造船业难以永久持续地增强战斗力所需要的速度进行船舶生产。他说,虽然美国造船商一直在生产世上最高质量、最安全且最先进的军舰,但是舰艇交付期却推迟约一到三年,建造成本一直高于整体物价。
据悉,美国海军2016年设定了运营355艘军舰的目标,2023年预测,为应对未来战争,需要381艘军舰,但以今年3月为基准,只在运营295艘。
美国五角大楼去年发布的《2024中国军力报告》预计,中国海军拥有超过370艘舰艇和潜艇,规模为全球之最,其数量将在2025年增至395艘,2030年增至435艘。
美国认为,随着与中国的战略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必须尽快加强海军力量。但冷战后美国忽视了对造船业的投资,加上依靠政府保护和预算的美国造船企业早就丧失了竞争力,导致舰艇建造和维修能力大大倒退。
美国议会调查局(CRS)所属的海军专家罗纳德·奥罗克在当天向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海权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书中提议,美国造船业应该像韩国一样加强减少劳动力的船舶设计能力等,参照和开发提高生产效率的惯例和技术。他指出,虽然也有将部分海军舰艇或舰艇由日本、韩国和欧洲盟国的造船厂建造的方案,但美国法律予以禁止,而且还存在着必须消除美国技术外泄担忧的问题。
美国联邦法规第10章第8679节禁止在外国造船厂建造军舰,除非总统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允许例外,国会每年处理的国防部拨款法案中也有不得动用预算在外国造船厂建造军舰的内容。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研究小组方面表示,仅靠增强美国造船业、牵制中国的支配力是有限的,应该通过投资合作和政策奖励,推进加强日本、韩国、欧洲船舶建造力量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