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菜单 进入原文
Go Top

文化

《漫话国乐》 上灵山:解弹 / 竹林 / 竹枝词

#漫话国乐 l 2021-10-06

漫话国乐

《漫话国乐》 上灵山:解弹 / 竹林 / 竹枝词

相传,公元700年,新罗建立统一新罗初期,神文王为了纪念对于三国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先王文武王,在东海边建成了感恩寺。有一次,在感恩寺的前海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一座小岛在海上漂流,神奇的是在这座小岛上有一棵奇妙的竹子,白天分成两半,到了晚上就合二为一。


神文王听了这件事觉得很妙,就直接去东海,亲自踏上了小岛,这时突然有一条龙出现在神文王的眼前,说道:“这竹子是文武王担心国家的安危而送给国王的。竹子白天分成两半,晚上合二为一,就像一手不能拍掌,两手才能拍掌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用这棵竹子做成笛子,必会天下太平。”


神文王听完就派名匠制作乐器。据古籍记载,吹此笛,当笛声响起,不仅击退敌军,还能抗洪抗旱,祛除疾病,平息一切波澜,因此命名为“万波息笛”,也就是说,这是可以平息无数风浪,消除一切烦恼的乐器。虽然古籍没有记录万波息笛的形制,可传统乐坛认为这一乐器很可能是竹制气鸣乐器-大笒。

《灵山会相》中“上灵山:解弹”/ 大笒-金正承


“上灵山”是由9曲组成的器乐合奏曲《灵山会相》的第一首曲子,节奏缓慢,演奏家会心平气和地演奏。“解弹”的意思是“解开曲调”,即演奏家以自己的风格重新诠释的自由变奏曲。尤其以大笒或笛子演奏“上灵山”、以玄琴演奏“下弦还入”时经常表演解弹,借此尽情发挥自己的实力。


韩国的管乐器中,竹制乐器居多。除了刚才欣赏的大笒以外,还有笛子、小笒、短箫、洞箫等都是用竹子制成的。神奇的是,这些管乐器虽然材料相同,然而按照竹子的厚度与演奏法,发出各不相同的声音。


古人喜好用竹子制作乐器,因为竹子体内是空的,制作乐器尤为方便。而且最大的优点是材质坚硬,不容易变形。不仅如此,竹子四季常青而受到书生的爱戴。到了寒冬,当其他树木都枯萎了,竹子依然常青。夏天的竹子则显得格外碧绿,风吹得竹叶哗哗作响,给人格外清凉的感觉。

《竹林》 / 张明序(音)


古代的书生还把竹子、梅花与松树统称为“岁寒三友”,即寒冬三知己的意思。其中竹子和松树在冬天不管冰冻风寒依然常青,坚强不屈。梅花在寒冬盛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岁寒三友”寓意着书生在人生途中陷入困境,得像竹子、松树一样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像梅花一样将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播到杂乱的人世间。


歌辞也是书生喜好的传统声乐曲,将较长的歌词,在奚琴、笛子、大笒等乐器的伴奏下歌唱的。歌辞《竹枝词》本来是与中国舜帝的妃子相关的民歌。相传,舜帝晚年,舜帝前往南部地区巡视途中不幸驾崩,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就急忙赶到舜帝去世的现场附近时,就抱着竹子悲痛地痛哭流涕,最终两人还一起投湘水而亡。相传,从此在该地区的竹子上出现了类似血泪的斑点,后人为了称颂娥皇与女英的感人事迹便创作了民歌《竹枝词》。


今天的《竹枝词》虽然取自中国的同名民歌,然而其内容截然不同,歌颂人生的短暂与美丽的风光。这首歌以“乾坤不老月长在,寂寞江山今百年。。。”为开头,感叹天地不老,月亮始终高挂天空,寂寞的江山已过了百年。

歌辞《竹枝词》/ 李东圭

推荐内容

Close

为了向听友提供更好的服务,KBS WORLD Radio网页正在应用Cookie和其它相关技术。您持续浏览本台网页,将被视为您已同意利用上述技术和本台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针》政策。 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