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菜单 进入原文
Go Top

北韩

北韩的传统音乐

#聚焦韩半岛 l 2022-03-09

聚焦韩半岛

ⓒ KBS

韩国有很多年轻的国乐人与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比如,韩国传统清唱“盘索里”和现代流行音乐进行结合或与舞蹈队进行协作。此外,还与民谣、说唱、嘻哈、爵士等多种形式的音乐进行融合,展现韩国国乐的韵味和魅力。那么,北韩如何传承发展传统音乐呢?


韩战结束后,南北韩在分裂状态下经过70年后的今天,双方对待传统音乐的方法出现了较大变化。北韩将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音乐“国乐”称为“民族音乐”。北韩的民族音乐包含传统音乐和革命音乐,而北韩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是革命音乐,因此其民族音乐的概念并非仅指朝鲜王朝时代的音乐。韩国致力于保存和维持反映当代生活景象的传统音乐,但是北韩将传承传统音乐的重点放在社会主义革命上,并通过筛选方式传承传统音乐。目前,南北韩对传统音乐的解释有所不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传统音乐与多种不同形式的艺术进行跨界合作,但是北韩并非如此。


韩国重视传统的传承和原型的保存,但是北韩在民族音乐的美名下重新解释传统音乐,并将其作为体制宣传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北韩通过重新解释和筛选的方式将传统音乐纳入了社会主义范畴内。传统音乐也有多种形式,比如宫廷音乐、佛教音乐、巫俗音乐,还有民谣、农乐等等,但是南北韩对其中哪种形式最能反映出韩民族情绪和符合时代潮流的解释有所不同。北韩重视民众经常唱的民谣和农乐等音乐,将宗教音乐和宗庙祭礼乐等视为无助于健全人民思想文化的贵族音乐文化,并强调女性以嘶哑的嗓音唱盘索里不符合民族情绪,没有必要传承这些音乐。总之,北韩从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和主体文化的观点上对传统音乐进行筛选过滤,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与韩国截然不同。


由于南北韩对传统音乐的解释与看法不同,在乐器改良和乐器组成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北韩从韩战结束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着手进行民族乐器改良事业,除了对原有的传统乐器进行改良外,还复原仅在文献里存在的古乐器,并对复原的乐器进行改良,其目的在于与西方乐器进行融合和演奏现代音乐。


为了用传统乐器演奏现代音乐,北韩将5声音阶改变为7声音阶,并在此过程中对传统乐器进行改造和改良,北韩将此称为乐器改良事业。举例来说,将奚琴分为小奚琴、中奚琴和大奚琴,在木管乐器的管身上添加多个音孔,弦乐器上则多加了几根弦。传统奚琴是将琴放在膝盖上演奏,但是改良的奚琴可夹在两膝之间用弓拉奏,能发出多样的声音。此外还有卧箜篌改良而成的玉流琴和类似于曼陀林的御恩琴等多种乐器。由于北韩的文化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发展,因此每个时代都制造出多种新的乐器,持续推行与传统挂钩的政策。


一般来说,北韩的民族管弦乐由小、中、大、低4种音域的奚琴、玉流琴、扬琴、伽倻琴和短箫、类似于横笛的大芩、具有单簧管式按键的大笛子和长鼓等组成。在拨弦乐器中,伽倻琴通过改良后成为北韩最具代表表性的弦乐器。乐器改良完成后,北韩组建了融合民族乐器和西方乐器的“搭配管弦乐团”。搭配管弦乐团分部分搭配的管弦乐团和全面搭配的管弦乐团。改良的民族乐器具有与西方乐器相似的音域,因此在乐器的组成方面以1比1的比率编排西方乐器和民族乐器。一般来说,如果配置10台小提琴,小奚琴也配置10台,木管乐器也是如此,但这不是硬性规定。不论如何,搭配管弦乐能演奏出含有北韩特色的现代音乐。


北韩除改良传统乐器外,还改变了固有的唱法。北韩的声乐发声分为演唱传统民谣等的“民声唱法”和演唱西洋声乐的“洋声唱法”。其中,我们所熟悉的唱法是源于西道传统民谣的民声唱法。


北韩将民谣视为民族声乐的根基,极力排斥过去国王和贵族享受的音乐。已故北韩国家主席金日成曾表示,艺术是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正确地反映出广大民众辛勤劳动的生活景象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艺术,因此北韩根据金日成主席的艺术观,创造符合社会主义体制的歌词,并大力开展民谣采谱、采录工作。韩国也在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等,为保存及发扬韩国传统文化作出极大努力。北韩在国家层面大力推进民谣采谱、采录工作,并刊发《朝鲜民谣1000首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韩将其中一些歌曲进行编曲,并让年轻一代歌手以老歌新唱的方式演唱。目前,北韩最著名的民谣歌手是王寿福,她以符合现代感性的发声法演唱西道民谣。过去的文化都反映当时的时代观,因此北韩为迎合当今人民的情趣而进行编曲,并创作新的歌词。在南北韩艺术团体举行联合公演时,北韩歌手演唱的“耕地歌”第二小节歌词里有“都是将军的恩德”、“这就是社会主义”等赞扬最高领导人和北韩社会主义体制的歌词,这些歌词作为北韩对民谣进行编曲后重新创作的歌词,反映了赋予歌曲现代意义的北韩文化艺术的基本原理。


“盘索里”是一名清唱者配合一名鼓手的节拍说说唱唱,并加上手势动作进行的韩国传统表演艺术。盘索里作为韩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形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北韩以盘索里被贵族和支配阶层的情绪渲染为由加以排斥而未能实现大众化。盘索里本是民众艺术。韩文“盘”的意思是“能招揽众人聚集的场地”,“索里”是指“声音”或“歌曲”,其演唱的表现力和剧目中的叙事及手势,使其集精英和大众文化于一体。但是很多艺人争相演唱盘索里后,在叙事过程中添加贵族们喜欢的内容等,逐渐演变成上流社会文化,且清唱者用丹田发声,大声练唱,声音变得嘶哑。对此,北韩最高领导人认为盘索里已被贵族和支配阶层的情绪渲染,且女清唱者嗓门沙哑,不能发出北韩音乐所追求的清脆的声音,因此盘索里在北韩当局的排斥下悄然消失。


但是北韩经常举行歌剧形式的公演。北韩歌剧和西方歌剧大致相同,只是在结构和内容方面有所差异。北韩从解放后开始对唱剧和歌剧形式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并以全新的演出样式和雄壮的音乐创造出革命歌剧等非常独特的北韩式艺术形式。革命歌剧作为集音乐、舞蹈、戏剧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抗日斗争和阶级斗争为主题,其根源为20世纪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初期为背景的话剧《血海》。话剧《血海》以日本殖民统治韩半岛时期遭受迫害的一位妇女强调革命的必然性并展开抗日斗争为主要内容,1971年在已故北韩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的指导下,将这出话剧改编成革命歌剧。北韩的革命歌剧具有启蒙思想和宣传、鼓动的目的,因此相比艺术性,更重视舞台装置和演出规模,一出作品通常有200多名演员登台表演群众舞蹈和群众音乐。


北韩在政权成立初期搬上舞台的大都是前苏联的文化艺术作品,但是确立北韩式主体思想后,与前苏联发生分歧,之后在建立新社会主义体制的过程中强调要将北韩的文化艺术作为基准,并将革命歌剧《血海》搬上舞台。一般来说,歌剧都是演员在舞台上演唱歌曲,但是北韩的革命歌剧在舞台两侧安排旁唱的合唱队添加和声或在演员表演时配合背景音乐伴唱。此外,通过暗转方式更换舞台场景等,展现所谓的流水式立体舞台。


继革命歌剧《血海》后,北韩着手创作将古典作品改编成符合革命歌剧形式的“民族歌剧”。在已故北韩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的指导下,1988年12月在万寿台艺术剧院首次进行演出的《春香传》是北韩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歌剧。韩国的《春香传》将焦点对准在地方贪官污吏欺压柔弱的女主人公“成春香”或男女之间的爱情上,但是北韩的《春香传》将焦点放在阶级观念上,强调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男女不会因身份上的差异而不能相爱。此外,北韩不同于韩国,将随从男主人公“李梦龙”和女主人公“成春香”的男女奴仆刻画成拥有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人物。总之,南北韩对古典文学作品《春香传》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


在南北韩分裂70年后的今天,北韩以自身的方式传承发展传统音乐而使同出一源的南北韩传统音乐出现很大差异。传统音乐有必要配合时代的变迁创新发展,但是传承和保存传统音乐也是为丰富民族文化内涵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推荐内容

Close

为了向听友提供更好的服务,KBS WORLD Radio网页正在应用Cookie和其它相关技术。您持续浏览本台网页,将被视为您已同意利用上述技术和本台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针》政策。 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