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菜单 进入原文
Go Top

历史

一代忠臣 朴堤上

2012-03-15

一代忠臣 <b>朴堤上</b>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论语中孔子的这句至理名言不知成为古今多少名人志士一生的追求。然而,在君主身边辅佐君王治理天下,要不怯于直言相谏,有时甚至要不顾自己的生命。因此,做官难,做忠臣更难。在新罗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忠肝赤胆的臣子,他的名字叫做朴堤上。
《三国史记•列传》的“朴堤上传”中记载,朴堤上为新罗始祖朴赫居世的后代。他出生于公元363年,是新罗第五代君王婆娑尼师今的第五代玄孙,是波珍湌的儿子。朴堤上从小就聪颖过人且十分勇猛,因此被人寄予厚望。他在歃梁州(现梁山)为官时,曾奉新罗第19代君王讷祗王之命进宫。面对朴堤上,讷祗王向他讲述了自己的苦恼。
讷祗王心中一直有个顾虑,那就是作为人质送去他国的两个弟弟。公元392年,讷祗王的父亲奈勿王将自己的堂弟实圣遣往高句丽作为人质,这也是面对广开土大王时进入全盛时期的高句丽的一个无奈之举。为了防止强大的高句丽南下扩张,新罗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措施,将王族送往高句丽以求平安。十多年来在高句丽受尽恐惧与折磨的实圣于公元401年在回到了新罗。第二年,他又登上了王位,因为当时的讷祗王还十分年幼,君臣便推举实圣为王。实圣即位后,立即将奈勿王的另外两个儿子未斯欣与卜好分别送往日本和高句丽,以解当年自己被遣之恨。此外,公元417年,实圣还欲杀害讷祗王,幸亏被智勇双全的讷祗王识破,并将其推翻。讷祗王即位后,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被送到日本和高句丽的两个弟弟。朴堤上听到此话后,立即回道:“主公既然如此痛苦,那臣自当冒死也要完成此任务。”说完便即刻出发前往高句丽。
公元418年,作为使臣的朴堤上进见了高句丽的长寿王。他向高句丽王说道:“大王若将他们放了,对高句丽来说如同九牛损一毛,而我王却会永远赞颂此恩德。”能言善辩的朴堤上对双方的立场与实际利益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终于说服了长寿王,将被扣押于高句丽二十余年的卜好带回新罗。然而,朴堤上并没有满足于此,他马上又踏上了前往日本的征程。在此之前,他请讷祗王向外散布谣言,称其背叛逃离了新罗国,并以此博得了日本国王的信任。当时的日本收到了百济发来的谍报,说新罗与高句丽欲联手攻打日本,便准备先攻。恰巧朴堤上出现了,日本国王便任命其为攻打新罗的先锋。朴堤上利用日本备战的疏忽之时,向从10岁开始就困于日本30余年的未斯欣表明自己的身份后,趁大雾将其放走。放走未斯欣后,朴堤上来到已经震怒的日本国王面前。他说道:“我本为新罗人,奉我王之命来救王子。现在我的任务已经完成,请杀了我吧。”朴堤上虽已被捕,但他视死如归的精神却感动了日本国王。日本国王要求他留下来为他效力,他说:“我宁为新罗之猪狗,也不愿做倭人之臣子。”最终,朴堤上在经历了残酷的拷打之后,被斩首于木岛。
新罗的讷祗王得知此消息后悲痛万分,他追封朴堤上为“大阿飡(新罗第五个官级)”,并令未斯欣娶其二女儿。据传,朴堤上的妻子忍不住悲痛,携三个女儿至“鵄述岭”,面向日本哀声痛哭。后来,三个女儿变成鸟儿飞走了,而其妻子则变成了石头。后来,人们称此石为“望夫石”。无论是为了国家置自己生命于不顾的朴堤上,还是思念夫君化作石的妻子,他们都为后世作出一个“忠心”的表率。

推荐内容

Close

为了向听友提供更好的服务,KBS WORLD Radio网页正在应用Cookie和其它相关技术。您持续浏览本台网页,将被视为您已同意利用上述技术和本台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针》政策。 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