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菜单 进入原文
Go Top

文化

《漫话国乐》 上灵山注解 / 打令、军乐 / 细灵山

#漫话国乐 l 2021-12-15

漫话国乐

《漫话国乐》 上灵山注解 / 打令、军乐 / 细灵山

统一新罗时期的著名文人崔致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国有玄妙之道曰风流,

实乃包含三教,

接化群生。”

据说这是关于“风流”一词最古老的记录。由此可知,在古代,所谓的风流与儒教、道教、佛教等外来宗教一道具有教化群众的效果。


随着时光的流逝,后来“风流”泛指亲近自然、风雅潇洒、享受诗画歌舞等高雅文化的行为或享受风流时欣赏的音乐。比如,有人说“那个人懂风流”,意指洒脱放逸、享受艺术之人。


在国乐中,风流一词还有好几个意思,比如按照不同的乐器编制,分为“丝风流”和“竹风流”,前者指以伽倻琴等弦鸣乐器为主的音乐,后者则指以竹制气鸣乐器为主的音乐。古时候,有一种类似社团的空间,叫“风流房”,这是喜欢音乐的书生们聚在一起听音乐的地方,在这里演奏的音乐便称为“风流音乐”,最具代表性的有器乐合奏曲《灵山会相》与歌唱时调诗的歌曲。其中,《灵山会相》是由“上灵山”、“中灵山”、“细灵山”、“念佛”等9曲组成的联曲式器乐曲。

《上灵山注解》 / 笛子-陈允卿


本来《灵山会相》从“上灵山”至“军乐”等9曲的演奏时间长达45-50分钟,表演时通常编排伽倻琴、玄琴、大笒、奚琴、笛子、长鼓等乐器联合演奏,可有时为了凸显伽倻琴、玄琴等音量小的弦鸣乐器,笛子改为音量小的细笛子或添加短箫、洋琴等音色轻柔的乐器,这样以弦鸣乐器为主的形式就叫作“丝风流”。


最具代表性的风流音乐《灵山会相》的特点还有演奏方法非常多样,有时不从头到尾演奏,而只演奏其中一两首乐曲,这时用一种乐器独奏也很完美,尤其演奏节奏缓慢的“上灵山”时,如果演奏家随心所欲地展现自己的实力与技巧,曲名就改为“上灵山注解”。另外,还有以气鸣乐器为主演奏《灵山会相》,叫作“竹风流”。据了解,古代在宫廷里演奏舞蹈音乐时通常表演“竹风流”。不仅如此,《灵山会相》在其他地区也广为流行,与首尔地区不同的是,颇具地方音乐色彩,因此这些地方的《灵山会相》又名“乡制丝风流”。


后来《灵山会相》流传于民间,专门演奏散调或《神房曲》等民间音乐的艺人演奏《灵山会相》便称之为“民间风流”。《灵山会相》本来节奏缓慢、抑制感情,但民间风流形式的《灵山会相》其感情则相对丰富,这也是民间风流的特点。

民间风流音乐《灵山会相》中的“打令”、“军乐” / 伽倻琴-文在淑、大笒-洪钟镇、长鼓-金正洙


据了解,《灵山会相》起初是一首带歌词的佛歌,其歌词只有7个字:灵山会相佛菩萨。相传,释迦牟尼在印度的灵鹫山(又名:灵山)说法时,除了弟子,还有诸大菩萨与龙王、梵天、僧众等数万人围聚,倾听释迦牟尼说法传教,后人给当时的庄严光景取名为“灵山会相佛菩萨”七个字。那么这首佛教音乐何时、又为何发展成风流音乐虽然无从而知,然而可以推测大概起源于朝鲜王朝中期的器乐曲。最初只有“上灵山”一首乐曲,经过变奏后出现了“中灵山”、“细灵山”等乐曲,后来还与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成9曲接连演奏的大型组合曲。然后《灵山会相》又经过变奏,出现了《弦乐灵山会相》、《管乐灵山会相》、《柳初新之曲》等音乐。难得的是,《灵山会相》延续好几百年的变奏历程如今也依然持续着。

风流音乐《灵山会相》中的“细灵山”/ 奚琴-成宜信等人

推荐内容

Close

为了向听友提供更好的服务,KBS WORLD Radio网页正在应用Cookie和其它相关技术。您持续浏览本台网页,将被视为您已同意利用上述技术和本台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针》政策。 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