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国旗叫“太极旗”,韩国古代各王朝并没有使用国旗,在韩国历史上最先提到制作国旗的问题是朝鲜王朝末期高宗时期的1880年,但当时国旗问题没有取得进展。
1882年8月,朝鲜王朝的外交使节-特命全权大使兼修信使朴泳孝被派到日本访问时,在前往日本的船上制作了分为红色和蓝色的圆形太极两仪和黑色四卦构成的旗帜,这就是今天韩国国旗的由来。
朝鲜王朝从1883年开始将这面太极旗作为国旗,但当时并没有确定图案。
到了1945年大韩民国政府成立以后,政府统一了国旗的图案和规格。1949年10月15日教育部-文教部正式公布了现在的太极旗为大韩民国国旗。后来公布了国旗制作法和升旗法等相关法令以后完善了国旗制度。
关于太极旗的结构和意义,旗帜为白底,中央分为红色和蓝色的圆形太极两仪,四角画有四卦。白色旗面象征着韩民族的团结、洁白和爱好和平。韩民族自古以来喜欢穿白色服装,因此称之为“白衣民族”,白色可以说是韩民族的象征颜色。
太极的蓝色、红色鱼形两仪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的太极图案,这是韩国的传统图案。蓝色和红色代表阴阳、水火、男女、静动,分别象征希望和尊贵、融合和和谐。鱼形两仪头尾相连,意味着对立、统一和发展。
太极是对宇宙、生命起源、发展的高度概括,太极两仪寓意世间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太极旗的四角是乾坤坎礼四个形象不同的卦象,分别象征着天地月日,春夏秋冬,东西北南,仁义智礼,显示对称和均衡。
总而言之,太极旗上的白底、太极和四卦象征着和平、统一、创造、光明和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