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菜单 进入原文
Go Top

历史

第15集:《晨露》与青年文化

#光复80年・韩国的记忆 l 2025-07-07

光复80年・韩国的记忆

※ 由于音源版权问题,“第15集:《晨露》与青年文化”无法提供重播服务。敬请谅解!

1970年代,韩国“青年文化”的诞生
在韩国,“青年文化”这一概念真正进入大众视野是20世纪70年代。彼时的韩国正处于军事独裁政权之下, 一方面加速推进工业化,另一方面,政治压迫却也愈发严酷。在美国式的教育体制与文化影响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在情感与文化层面上,与经历过日本殖民时期、接受日式教育的父母一代,已然形成了鲜明的文化断层。

青年文化的象征:木吉他、牛仔裤与生啤酒
韩国青年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是木吉他、牛仔裤和生啤酒。这不仅是一种流行趋势,更是一种象征意义的表达。牛仔裤象征着与权威性的既成世代决裂,生啤酒则代表着不受场所与形式束缚的自由精神,而木吉他,则是一种最具真诚的自我表达方式。尤其是来自西方的民谣音乐,对当时韩国的青年群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0年代的唱片
ⓒ KBS
压迫与管制
20世纪70年代,随着维新体制的宣布,对青年文化的压迫与管制随之开始。长发和迷你裙被认定为败坏风气,成为打击目标。与此同时,对大众音乐的审查也日益严格,《捕鲸》《通往幸福的国度》《无法实现的爱》等歌曲被列为禁歌。

70年代长发管制现场
ⓒ KBS
70年代禁歌《晨露》
ⓒ KBS
青年文化的火种永不熄灭
金敏基的《晨露》是韩国人最喜爱的歌曲之一。这首歌因歌词优美,曾一度被评选为“健康歌曲”,但随着它在大学反政府示威中被广泛传唱,最终被列为禁歌。直到“6·10民主化抗争”之后才被解禁。如今,它依然在集会和抗议现场被唱响。而“青年文化”的核心精神——对旧秩序的质疑、对社会变革的渴望,至今仍在韩国社会中静静流淌。

《晨露》作曲家金敏基和歌手杨姬银
ⓒ KBS

推荐内容

Close

为了向听友提供更好的服务,KBS WORLD Radio网页正在应用Cookie和其它相关技术。您持续浏览本台网页,将被视为您已同意利用上述技术和本台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针》政策。 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