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菜单 进入原文
Go Top

历史

“以笔为武器的独立运动家”申采浩的故事。

2010-09-04

“以笔为武器的独立运动家”申采浩的故事。
“想爱自己的国家,就要先读历史,想让别人热爱自己的国家,那么就让他读自己国家的历史。”
这是著名史学家申采浩说过的话。他认为,学习历史是爱国的根本,为了培养爱国心就一定要具备历史意识。他认为,想要重新建立强盛的国家就必须要先救活一个民族的心。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黑暗统治下,他用手中的笔维护了民族的精神,在韩半岛这片土地上为人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1880年11月7日,申采浩出生于忠清南道的大德郡山内面。他六岁开始在祖父筹办的私塾学习汉学,十岁的时候就可以作诗,十三岁的时候可以通读“四书三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他精通汉文,熟读《三国》、《水浒》等中国古典名著,于1898年进入成均馆学习。从那时起,他开始摆脱封建儒教的思想束缚,渐渐形成了民主主义的世界观。当时独立协会在在首尔发起自主、民权和自强的运动,钟路等地的街道上经常举行争取自由民主的市民集会。在这样开化和自强的潮流推动下,申采浩全身心地投入到争取民主和独立的运动中,成为独立协会和万民共同会的活动骨干。

1905年的《乙巳条约》令申采浩大感丧国之辱,为了光复祖国,他开始参与到了精神启蒙运动中。他放弃了成为成均馆博士的机会,在《皇城新闻》报社做了一名评论记者,迈出了成为爱国启蒙运动理论家的第一步。第二年,他成为《大韩每日新报》的评论员,著有《日本的三大忠奴》、《英雄与世界》、《对韩日合并论者的呐喊》等著作,为激起国民的独立精神贡献了力量。

1907年,他参加了安昌浩等人创立的地下组织《新民会》,并起草了《大韩新民会旨书》。1909年,他与尹致昊、安昌浩和崔南善等人组织起“青年学友会”,并执笔起草了“会旨”,成为独立运动的先锋。另外,他还执笔创作了《乙支文德》、《李舜臣传》等英雄传记,用手中的笔,激起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然而,1910年,太祖李成桂所建立的朝鲜王朝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强行吞并,申采浩因此被迫开始了亡命生涯,并从此全力投入到独立运动中。

1910年,申采浩与新民会会员一起流亡到中国,继续积极组织独立运动。第二年,他又前往海参崴建立“光复会”,并担任副会长。在这期间,申采浩悟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韩民族不应仅仅限于眼前正在韩半岛上生活的民族,还应包括历史上曾经驰骋于广阔平原上的高句丽等韩民族的祖先。因此,他致力于从历史中研究韩民族先祖高句丽的情况,并进而研究国史。他认为,韩民族的历史应是“我与非我的斗争”,主张“独立不是现状所有,而应为争取所得”。

另外,他认为,只有把民族史理顺,才可以提高民族的自尊,进而奠定民族独立的基石,于是,他致力于重新整理遭到日本帝国主义扭曲的韩国古代史,并以《朝鲜上古史》为题,于1931年在《朝鲜日报》上进行连载,使韩民族所有同胞的心中都深深烙上了“国史即为国魂”的观念。

然而,在《朝鲜上古史》被连载期间,申采浩却被捕入狱。他不仅用笔写文章开展抗日斗争,还亲自深入到抗日的最前沿。1928年,他因筹集独立运动资金被日本政府逮捕。1936年,他病死在旅顺的监狱中。申采浩自称“丹斋”,这是根据一心想要恢复高句丽领土的高丽猛将崔瑩大将军的诗歌-“丹心歌”而来的。他说,不能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威逼下低头,因此他即便在洗脸的时候也从不肯低下头。在日本强占时期,他所主张的“史正则国正”的观念,点燃了后世的民族热情,并成为现在韩民族不断进取走向世界的原动力。

推荐内容

Close

为了向听友提供更好的服务,KBS WORLD Radio网页正在应用Cookie和其它相关技术。您持续浏览本台网页,将被视为您已同意利用上述技术和本台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针》政策。 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