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菜单 进入原文
Go Top

历史

朝鲜的“哥白尼” 洪大容

2013-01-31

朝鲜的“哥白尼” 洪大容
18世纪,在大多数书生都埋头于科举考试的时候,有一位书生却每天用望远镜观察着天空。他,就是尝试通过几何天文学来解释宇宙的朝鲜王朝时代科学家洪大容。他制作了利用精确的时钟装置来模拟天体运动的“浑天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韩国的哥白尼——洪大容的一生。
1731年农历3月1日,洪大容出生于忠清道天安郡的寿村。他的家族南阳洪氏是世代为政的老论派(朝鲜后期坚守强硬立场的政派),可以说是仕途坦荡。然而,洪大容却选择了一条为学之路。他从10岁开始就立志学习“古学”。他进入石室书院学习数学和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他还对老庄思想、佛教和阳命学也颇有兴趣,逐渐形成了灵活的思想体系。洪大容与北学派朴趾源、朴斋家等人交情颇深。他的父亲担任罗州牧使时,他于1759年遇到了罗州的实学家元老罗景绩,由此便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的罗景绩已经年逾古稀,但洪大容被他所造的精确的自鸣钟深深吸引。洪大容与罗景绩一起制作了自鸣钟与浑天仪。洪大容的浑天仪,与从前以水为动力的浑天仪有所不同,是用齿轮连接机械钟表而成的,它可以更加精确地测量天体的运动与位置。在此基础上,洪大容还自费建造了一座个人的观测馆“笼水阁”。他之所以如此用心观察天体,是因为他认为科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观察与实验。
洪大容的这种科学探索精神在北京之行中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1765年,洪大容的叔父洪檍作为朝鲜王朝的外交使臣出使清朝,洪大容作为叔父的个人秘书,在北京停留了近三个月。在此期间,他与清朝的学者严诚、陆飞等人交往甚切,接受了清朝发达的文物文化。此外,他还时常走访天主教堂,在那里学习科学知识。北京之行对洪大容的思想形成影响极大,在《热河日记》、《燕记》和《医山问答》中均有体现。《医山问答》是以隐于医巫闾山的实翁与朝鲜学者虚子之间的对话形式展开的科学小说,是一部讲述了研究性理学三十多年的“虚子”在“实翁”面前发现自己之前所学皆为虚有的讽刺性作品。
洪大容结合了东方的传统自然科学与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成果,主张“地动说”与“宇宙无限论”,在18世纪的朝鲜王朝引领着北学派。1774年,洪大容43岁的时候第一次为官,教导当时的世孙——后来的正祖读书。后来,他又历任司宪府监察、泰仁县监、永川郡守等职。1783年,53岁的洪大容辞世。他死后,他的好友朴趾源十分悲痛,称他是一位“见高识广、深谋远虑,有独创精神,并会系统分析事物的实学家”。2005年,韩国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新发现了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洪大容”星,洪大容合理而又科学的思想与精神将同他的名字一样永远被人铭记。

推荐内容

Close

为了向听友提供更好的服务,KBS WORLD Radio网页正在应用Cookie和其它相关技术。您持续浏览本台网页,将被视为您已同意利用上述技术和本台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针》政策。 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