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菜单 进入原文
Go Top

文化

“治疗心灵的佛教打击乐表演‘TEMS’”

2013-07-16



名为“TEMS”的佛教打击乐表演别树一格,锣鼓声还有金属碰撞声,各种乐器相融合,形成了优美的演奏声。佛教音乐本来就具有心理治疗作用,这种非语言类(non-verbal)打击乐表演更能让人感到心平气和,从而产生心灵治疗的效果。在韩国佛教历史文化纪念馆上演的“TEMS”是使用寺庙里的打击乐器和生活用品进行的表演活动。

“TEMS”非语言类打击乐表演共动用了26种佛教打击乐器和生活用具,包括法鼓、木鱼、云板、梵钟、禅杖等佛教用品,以及扫帚、铜碗等寺庙使用的生活用品。寺庙里的乐器和生活用品变成了演奏的乐器,令人感到新奇。佛教使用法鼓和梵钟等乐器是为了弘扬佛门,驱妖辟邪。尤其是法鼓、云板、木鱼和梵钟被称为寺庙里的“四物”,是在举行佛教仪式时使用的乐器。因此,佛门使用乐器也是为众生的幸福而发愿,佛教用语“发愿”是指发起誓愿,求佛祖保佑。因此,在表演“TEMS”时所使用的乐器,每一个都有其不同的意义。

法鼓的鼓面很大,面积1至2米,鼓声宏亮,震撼人心,慰藉心灵,为世间所有的生命带来幸福。除了法鼓之外,还有木鱼。和木鱼一样,木铎(duó )是另一种拿在手中敲打的佛门用品。也表示在进行修行时和鱼一样的睁开眼睛,专注于修行。僧侣们一面念经一面敲木鱼,为水中生物求福,致力于个人修行。因此,只要听了清脆的木鱼声,就会感到平心易气,心灵治愈。另一种能获得心灵治疗的乐器是“警世”。警世的响声令人清心静气,不生杂念,如心中仍有疑虑,这时候用的是禅杖。

寺庙里敲打梵钟是告诉我们一天的开始和结束。梵钟又大又重,重量约为5到10吨,不能将梵钟搬上舞台,因此表演时使用较小的钟代替梵钟。在寺庙里经常看到的东西,变成了舞台上表演时的乐器。
“云板”有如天上的白云,是为天上飞的生命求福的乐器。各式各样的佛教乐器和用品,在“TEMS”非语言类打击乐表演中,融为一体,节拍强烈,震人心弦。

“TEMS”非语言类打击乐表演讲述的是几个年轻人在寺庙寄宿(temple stay)的故事。一般来说,住宿寺庙是为了修心养性或省察自己,但是这几个年轻人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并非是为了修心养性或皈依佛门,而是为了偷东西而来到了寺庙。

在“TEMS”表演中,六个出场的年轻人代表了六种不同的欲望。“食男”是个老饕,贪吃和好吃;“色男”好色,整天追求女性;“美女”重视外表,头脑空空;“权力女”追求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名声;“悲观女”的人生态度消极,对所有的事情持负面看法。另外,还有个来路不明的闭口无言的修行者。这六个形形色色的年轻人在舞台上使用锣鼓等各种打击乐器表现出他们的欲望,他们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贪财。有一天,传闻寺庙里发现了一尊价值连城的金佛像,他们就决定铤而走险,到寺庙里盗取佛像,那么,如何到庙里去呢?结果,他们想到了“寺庙寄宿”。

仅以演奏的声音来说,观众可能不会觉得佛教打击乐和一般打击乐演奏有什么不同,但是演奏者裴佳英说,由于佛教乐器不同于一般乐器,他们在演奏的时候,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要偷佛像,就要先盗取别在僧侣腰上的钥匙,但这位僧侣块头大,长得也很凶,想近身并不容易。千辛万苦,终于把钥匙拿到手了。没想到,钥匙又掉在金库上。金库很高,钥匙拿不到,他们想用手推动金库,金库摇晃,钥匙就会掉下来了。尽管他们使出吃奶的力量,金库一动也不动。这时候,他们看到旁边有个大鼓,击鼓产生震动,钥匙必定会掉下来。

6个小偷的力量不够,于是他们请台下的观众帮忙,请观众登上舞台帮他们击鼓。演员和观众同心协力,开始击起鼓来,咚咚咚,鼓声震动。按理说,鼓声震耳欲聋,应该感到心中激动,但是观众们却感到心中十分平静。演员们请观众上台帮忙敲鼓,还是未能如愿以偿的找回钥匙。然而,这6个小偷在寺庙寄宿,吃了斋饭和进行参禅,体验了寺庙生活后,他们的心灵获得了治疗,他们终于觉悟了,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盗窃并非正道,从而打消了偷佛像发大财的念头。

寺庙寄宿可以让我们找到心中的平稳,同样的,欣赏“TEMS”佛教打击乐表演,也可以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佛教音乐走入群众之中,成为治疗心灵的良药。

推荐内容

Close

为了向听友提供更好的服务,KBS WORLD Radio网页正在应用Cookie和其它相关技术。您持续浏览本台网页,将被视为您已同意利用上述技术和本台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针》政策。 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