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菜单 进入原文
Go Top

历史

韩文学者 周时经

2012-10-11

韩文学者 周时经
为了迎接10月9日“韩文节”,韩国文化财产厅决定将近代韩文的文物申报为文化遗产。这次申报的文物是七件有关韩文的十分具有学术性、历史性价值的文物,其中包括韩文学者周时经为了编写韩文辞典于1911年左右所著的“聚辞手稿”等。“聚辞手稿”是在每页240字的稿纸上用毛笔书写的手稿,它最终并未能出版成书,但是确被评价为韩语辞典史上的重要材料。那么,因“聚辞手稿”而备受瞩目的韩文学者周时经又是何许人呢?
1876年12月22日,周时经出生于黄海道的凤山,他的父亲是个穷困书生周鹤苑。周时经的家中有六个兄妹,他在儿子中排行第二。周时经12岁的时候来到首尔,在自己叔叔周鹤万的家中生活。此后五年,他在书堂学习汉文。在汉文课堂上,教书先生用汉文的语音读法朗读课文,但是孩子们都听不懂。等到先生用韩语解释出来,孩子们才像听懂了似的点点头。这时的周时经觉得光去学习汉文是不够的,他决心把简单易懂的韩文发扬光大。开始对韩文研究产生兴趣的周时经,于1894年进入培材学堂学习新学问。他了解到许多强国都使用自己的母语和文字,就更加肯定了自己国家语言的重要性。他在培材学堂学习时,与传教士阿彭策尔(Henry Gerhard Appenzeller)一起将圣经翻译成韩文。后为他又遇到了准备创办《独立新闻》的徐载弼,并成为独立新闻社的会计兼审稿人。
1896年4月创刊的《独立新闻》是韩国最早的民间报纸,并且是用韩文来发行的。周时经认为,想要用纯韩文来发行杂志需要对韩文理论及其标记方法进行统一。他与自己的同事发起组织“国文同式会”,开始对韩文的标记方法进行研究,将“纯韩文的使用”、分写法、简单分写法等一一付诸实践。然而1898年,徐载弼受到被帝国主义操纵的政权压迫,再次前往美国,周时经便离开《独立新闻》加入协成会和独立协会等组织,投入到国民启蒙运动和恢复国权运动的最前沿。1906年,周时经历经5年的研究终于完成了《国语文法》,并陆续推出《国语文曲音学》、《国文研究》、《高等国语文典》等著作,将韩语和韩文通过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找出了韩语独特的音韵学之本质。
周时经尤其将心思放在怎样将韩语发扬光大上。他在好几所学校和培训班担任老师和讲师,致力于普及韩文教育。周时经一周有40个小时是在教书,因此他常常带头背着装有参考书的包袱,他也因此得了一个“周包袱”的外号。在他的辛勤灌溉下,培养出了李奎荣、崔铉培、张志暎和李秉岐等弟子。1921年,以他的这些弟子为中心组成的“国语研究会”正式成立。1933年,研究会研究制定出“韩语标记法统一方案”,为韩语标记方法贡献出重要的研究成果。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占领韩半岛,并推行语言抹杀政策。在这个黑暗的时代,周时经所播种的种子成为荫荫树丛,为守护民族语言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周时经却没能见到这种繁荣的景象。
1910年,韩日合并条约的签订使韩国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周时经在普成中学设立韩语培训班,为国人培养民族意识。1914年7月27日,周时经终因病情恶化,于首尔需昌洞的家中去世,享年仅38岁。在日本为摧毁韩国民族精神而禁止使用韩语之时,周时经不屈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努力保护韩文,使其得到延续。他常说,“语言在,国家才会在”,曾被歧视的韩文也因他的努力成为易学易写的文字。周时经成功地实现了韩文的普及与现代化,可以说他是延续了世宗大王精神的韩语学家。

推荐内容

Close

为了向听友提供更好的服务,KBS WORLD Radio网页正在应用Cookie和其它相关技术。您持续浏览本台网页,将被视为您已同意利用上述技术和本台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针》政策。 详细内容 >